您好,欢迎光临连古科技网站!

全国咨询热线:

24小时服务热线:17300795638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动态
行业动态
从实验室到生产线:导电浆料配方调试与工艺优化的实战指南
发布时间:2025-04-23 浏览 8次

场景痛点切入

某新能源企业技术部王工最近面临棘手问题:实验室制备的导电浆料在小试时性能优异,但批量生产时频繁出现线路开裂、电阻值超标现象。本文将以这类典型场景为线索,系统解析导电浆料制作的配方比例控制与关键工艺参数,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转化方法论。


一、配方场景化设计(实验室验证阶段)

​典型失效场景​​:导电相与粘结剂比例失衡导致附着力不足

  • ​黄金配比公式​​:导电填料(65±3%)+ 树脂粘结剂(20-25%)+ 溶剂(10-15%)+ 助剂(1-3%)
  • ​场景验证技巧​​:
    1. 采用梯度实验法(如银粉含量从60%到70%分5组测试)
    2. 搭建小型涂布-固化模拟系统(提前暴露附着力问题)
    3. 建立导电率/粘度关联曲线(推荐Brookfield粘度控制在3000-5000cP)

二、产线工艺落地(量产转化阶段)

​高频翻车场景​​:浆料分散不均引发印刷毛刺

  • ​三辊研磨实战参数​​:

    工序辊距(mm)温度(℃)循环次数
    粗磨0.8-1.2≤353-5
    精磨0.3-0.528-325-8
  • ​分散度检测法​​:

    1. 刮板细度计法(细度≤15μm达标)
    2. 激光粒度仪在线监控(D50波动±0.5μm预警)
    3. 导电膜截面SEM分析(重点关注银粉团聚现象)

三、现场问题排障(典型缺陷应对)

​案例:某光伏背板银浆固化不良​

  • ​问题表征​​:150℃/15min固化后出现网状裂纹
  • ​根因分析​​:
    1. 溶剂挥发梯度设计不合理(乙二醇丁醚与松油醇配比错误)
    2. 烧结曲线与基材CTE不匹配(玻璃转化温度差>20℃)
  • ​改进方案​​:
    ✅ 阶梯式升温程序:80℃(5min)→120℃(8min)→180℃(10min)
    ✅ 添加0.5%硅烷偶联剂改善界面结合力

四、工艺控制Checklist

  1. ​原料预混阶段​​:粉体含水率必须<200ppm(建议搭配真空干燥机)
  2. ​分散工序​​:浆料温度超过40℃立即启动冷却系统
  3. ​成品检测​​:每批次抽检方阻值(目标≤15mΩ/□)和附着力(3M胶带测试法)

https://via.placeholder.com/600x400?text=%E5%AF%BC%E7%94%B5%E6%B5%86%E6%96%99+%E5%88%B6%E5%A4%87%E6%B5%81%E7%A8%8B%E7%A4%BA%E6%84%8F%E5%9B%BE


场景化总结

当实验室配方遭遇产线放大时,建议采用"先解构后重构"策略:将总体制程拆解为6个模块(预分散、研磨、过滤、熟化、涂布、固化),每个模块建立独立的参数容差区间。通过这种场景化工程思维,某触控屏企业成功将导电浆料量产合格率从68%提升至92%。

 

  • 联系人:胡先生
  • 手机:17300795638
  • Q Q:349045120
  • 邮箱:349045120@qq.com
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望城经开区

Copyright © 2025 连古浆料 All Rights Reserved.

湘ICP48512787-1号 XML地图